重庆市大数据应用发展管理局
关于市政协五届五次会议第0619号提案
办理情况的复函
钱鹰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依托中新(重庆)战略互联互通合作,建设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国际枢纽的建议》(第0619号)收悉。经与市发展改革委、市人力社保局、市中新项目管理局等部门共同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简称“中新互联互通项目”)是中国和新加坡第三个政府间合作项目。自2015年中新互联互通项目落户重庆以来,渝新双方围绕“现代互联互通和现代服务经济”主题,大力推动金融服务、航空、交通物流和信息通信技术等重点领域合作。截至目前,中新互联互通项目累计签署商业合作项目162个、金融领域合作项目208个,累计合作金额超480亿美元。
同时,我市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发展,陆续出台了《重庆建设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工作方案》《重庆市数字经济“十四五”发展规划(2021—2025年)》等文件,升级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做强做优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加快工业、农业、服务业数字化转型,深度参与数字经济国际合作,促进海外优质项目、技术成果和优秀人才向我市聚集。
一、打造中新金融跨境融资通道
为帮助西部地区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难题,我市与新加坡方建立并不断扩展跨境融资通道,创新多元化跨境融资模式,通过国际评级、国际信用证、国际商业贷款以及不动产投资信托等方式,为不同类型、不同规模、不同行业的企业提供跨境融资服务。同时,建立中新互联互通项目金融项目数据库,加强对项目统筹指导、跟踪服务及分析研究,为项目提供一站式专业化服务。推动重庆砂之船公司在新加坡交易所发行中西部地区首笔不动产投资信托;在全国率先开展跨境资产转让、铁路运单融资等创新业务试点;在国家外管局跨境金融区块链平台上建设陆海新通道融资结算应用场景并开展试点。
截至2021年底,中新互联互通项目金融领域合作项目累计208个、金额折合232.3亿美元,覆盖渝中、綦江等19个区县,惠及汽车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其中,跨境融资类项目192个,金额折合171.6亿美元,综合融资成本比国内低约1.35个百分点。带动辐射西部地区项目30个,金额折合近60亿美元。
二、大力推进我市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一)加强新基建统筹规划。为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我市出台《重庆市新型基础设施重大项目建设行动方案(2020—2022年)》《重庆市新型基础设施“十四五”发展规划(2021—2025年)》等文件,积极布局5G、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数字设施化、设施数字化进程,建立全市新型基础设施重大项目储备库,实行分级、分类调度工作机制,狠抓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落地。
(二)加快完善信息基础设施体系。成功获批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成渝国家枢纽节点。做大做强两江国际数据港,中国电信数据中心二期工程、中国移动数据中心二期工程、两江云计算中心二期工程、万国数据重庆数据中心建设项目基本建成投用,重庆广电数据中心一期工程完成主体工程建设,成为西部地区规模最大、集中度最高的数据中心集群;全市形成45万台服务器支撑能力。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带宽达到590G,骨干互联网直连城市增至38个。加大5G规模组网建设力度,建成基站7.3万个,每万人拥有5G基站数量位于西部地区第一、全国第六。推进IPv6规模部署和应用,IPv6活跃用户增至3970万户。
(三)强化对外信息通道建设。建成中新(重庆)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具备260 Gbps带宽服务能力,时延约70-80ms,比互联网降低75%;丢包率低于0.5%,比互联网降低80%,具备“高速率、大带宽、低时延、高可靠”特点,覆盖服务重庆市两江新区数字经济产业园、仙桃国际大数据谷、中国智谷(重庆)科技园、重庆市区块链数字经济产业园、西永微电子产业园、璧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8个园区。同时,重庆会同四川、广西、贵州、云南等西部五省(区、市)签署合作倡议,共建共享共用中新(重庆)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通道合作实现“点对点”到“面对面”的拓展。
(四)优化区块链发展布局。支持渝中区建设重庆市数字经济(区块链)产业园,作为我市区块链企业重要的落地载体,加速区块链产业集聚发展,目前已入驻60余家企业。推动成立重庆市区块链应用创新产业联盟,吸引浪潮、华为、IBM、阿里、百度、金窝窝等110余家区块链应用优秀企业加入;发布重庆区块链公共服务平台—“渝快链”,为政府、企业用户和个人开发者提供区块链底层运行环境服务和开发服务。引入“星火·链网”超级节点率先落户重庆。
三、加快推动我市数字经济发展
(一)狠抓数字经济发展。2021年全市数字经济增加值达7581.12亿元、同比增长16%。加速推进智能产业补链成群,着力构建“芯屏器核网”全产业链,笔记本电脑产量连续7年位居全球第一。扎实推进中国软件名城创建工作,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营业收入规模突破2000亿元,增长24.6%。加快建设两江数字经济产业园、中国智谷(重庆)科技园、渝北仙桃国际大数据谷、重庆高新软件园等战略平台,集聚大数据智能化企业7000余家。
(二)不断深化融合发展。实施2780个智能化改造项目,建成67个智能工厂和359个数字化车间。打造十大工业互联网平台,累计服务企业“上云”7.1万余户、连接设备150万余台。推广BIM技术应用工程项目800个,实施智慧工地2630个、数量居全国第一。建成市级智慧农业试验示范基地200个,市级农业生产智能化示范基地370余个。电子商务升级出新,集聚电商(网商)近66万家。
(三)完善数字经济人才培养机制。推动我市25所普通本科高校全部开设数字经济类相关专业,立项建设重庆大学大数据与软件学院等17个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设置数字经济类学位授权点104个,在校生约17.1万人。推进华为ICT学院、淘宝大学西南学院等建成投运,培训数字经济相关人才7000余人次,产教融合人才培育进一步强化。成功争取人社部支持我市设立我国首家数字经济人才市场,打造高端数字经济人才培育基地、全国数字经济人才输送交流平台。
(四)加强数字经济国际合作。成功举办中国—上海合作组织数字经济产业论坛和2021智博会,邀请含上合组织成员国在内的29个国家出席开幕式,推进31个国家和地区的611家单位线上线下参展。依托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创建中新首个信息通信媒体联合创新发展资金,支持中新企业(机构)利用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基于中新国际数据通道开展创新性项目。会同广西、云南、贵州、四川共建共用中新国际数据通道,拓展西部省市—新加坡(东盟)合作。成功举办三届中新国际数据通道发展论坛,中国西部省(区、市)以及老挝、马来西亚、泰国、柬埔寨和印度尼西亚等东盟国家代表参加论坛,300余家中新企业开展合作对接,人工智能、区块链、VR/AR等数字技术领域的50多个重点合作项目转化落地,打造中国西部与东盟(新加坡)数字经济合作平台。聚力打造高端智能制造、创新孵化等集聚区和示范点,中德、中日、中韩、中以等多个数字经济国别产业园加速建设。
下一步,我局将持续深化中新互联互通项目信息通信领域合作,协调推动我市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助力数字经济发展。
一是加快中新国际数据通道发展,落实好与广西、云南、贵州、四川等西部省(区)签署的合作倡议书,建立常态化沟通协调机制,推进西部省(区、市)行业组织、企业合作开发通道应用,协调推动与东盟国家数字经济合作。同时,引入区块链等新技术与中新国际数据通道融合,积极拓展国际物流、国际金融等领域应用创新,支撑服务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各领域合作,努力将中新国际数据通道建设成为立足重庆、带动西部、面向海外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持续推动陆海新通道区块链平台“陆海链”等中新国际数据通道创新应用场景,促进物流、银行、保险、贸易企业、海船公司、港口码头等多方数据互认互通,探索跨境融资等供应链金融服务。
二是促进区块链行业发展,鼓励有实力的区块链核心技术研发机构建设开放式公共孵化平台。升级“渝快链”功能,坚持平台的“公共”属性,杜绝各类区块链平台之间的技术壁垒和数据烟囱问题,有序推动源代码开源、繁荣开发者社区等工作。推动“星火·链网”与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的对接,实现融通发展。积极谋划建设重庆市区块链服务基础设施,推动“以链管链”,强化区块链行业监管。
三是推动中新数字经济人才合作,探索设立中新数字经济人才发展中心,引入中新双方优质教育资源,面向渝新双方人才需求,联合开展定向培养、实训实习、人才交流等,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国际化人才支撑。
此答复函已呈我局代小红局长审签,衷心感谢您对我局工作的理解和支持。若您对以上答复有其他意见、建议,请填写在回执上或者通过电话等渠道反馈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大数据应用发展管理局
2022年4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