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大数据应用发展管理局
关于市五届人大五次会议第0558号建议
办理情况的复函
尊敬的曾永江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促进全市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收悉,感谢您对我市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的关心关注。对照您所提建议,我局会同市文化旅游委、市教委、市人力社保局进行了研究办理。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我市数字文化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数字经济发展作出系列重要指示,围绕推动数字经济健康发展专门主持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数字经济发展的系列讲话指示精神,深入实施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了全市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是数字文化产业强劲增长。出台《重庆市数字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加快构建“五十百千万”数字产业发展体系,将数字内容(数字文化)作为全市十二大数字产业之一,推动数字文化快速发展。2021年全市数字经济增加值达到7581亿元,增长16%,其中,数字文化产业增加值267亿,增长20.4%。二是推动数字文化龙头企业来渝投资。先后组织数字文化产业专场招商推介会10余场次,邀请200余家数字文化企业来渝对接考察,腾讯、网易、字节跳动等一大批数字文化龙头企业来渝设立总部,人人视频、完美世界等数十家高成长性数字文化企业落户重庆,一大批重量级项目实施。三是推动打造一批数字文化产业园区。突出集群效应,打造两江数字经济产业园、重庆市数字产业示范园(江北)、重庆数字创意产业园、海王星数字文化产业园、南岸数字内容产业园、仙桃大数据谷等一批数字文化产业园区。四是引进培育数字产业人才。加大本土数字文化人才培养力度,在重庆大学、西南大学等24所高校,开设了数字媒体艺术、动画、数字媒体技术等22种相关专业,在校生规模3.48万人。高质量举办“2021重庆英才大会”,高水平举办“百万英才兴重庆”四川行、北京行活动,深入实施“鸿雁计划”等引才政策,2021年我市新入选鸿雁计划398人,意向签约硕博人才1472人,为数字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五是引导传统文旅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委托相关高校和智库机构完成了数字内容产业、动漫产业、工业设计产业等专题调研,在此基础上,多次召开文旅企业数字化转型项目对接会、座谈会和研讨会,邀请专家开展专题培训和辅导,推动文旅企业数字化转型。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下一步,在充分吸收您所提建议的基础上,我局将会同市文化旅游委、市教委、市人力社保局等部门,持续完善全市数字文化产业政策,推动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完善数字文化产业发展政策
一是完善产业布局。引导各区县差异化发展、优化数字文化产业空间布局。在渝北区、渝中区、永川区、巴南区、两江新区、重庆经开区等优化布局数字创意、数字出版(区块链)、数字影视和虚拟制片、数字文化装备、数智传媒、游戏动漫等产业集群,既突出规模效应、又实现错位发展。二是加强园区建设。修订数字文化产业园区基地评定和管理办法,引导渝北区、永川区、两江新区、重庆经开区等重点区(开发区)布局和培育一批年产值超50亿元、百亿元的数字文化产业重点园区。三是培育市场主体。研究制定数字文化市场主体培育计划。在重点景区和文商旅综合体打造一批沉浸式互娱新场景,促进数字文化线下消费。四是加强川渝合作。联合四川省共建成渝数字文化产业集群,培育数字文化区域增长极。
(二)持续做好数字文化人才引育工作
一是加强专业人才培养。贯彻落实《重庆市普通高等学校新文科建设实施方案》文件精神,锚定数字文化产业发展需求,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与文科专业深度融合,鼓励高校面向数字文化产业需求开办相关专业,推动广告学、新闻学等市级一流本科专业数字化提升,促进高校与数字文化行业企业开展合作,培养既懂得文化创意又掌握数字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二是优化人才引进政策。围绕数字文化等产业发展需求,推进“塔尖”“塔基”人才政策落地,搭建高端人才交流合作平台,持续举办“重庆英才大会”,开展“百万英才兴重庆”系列引才活动,引进不同层次数字文化产业人才,并给予针对性的人才政策支持。三是提升英才服务质效。持续加强市、区县两级人才“一站式”服务平台建设,分层分类为人才提供“一站式、专员化”服务。积极推进“重庆英才服务港”建设,研究市场化人才服务清单,为数字文化人才提供更加优质服务,全力营造“近悦远来”的人才发展环境。
重庆市大数据应用发展管理局
2022年4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