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大数据应用发展管理局
关于市政协五届五次会议第0073号
提案办理情况的复函
尊敬的张睿委员:
您提出的《强化数字化治理、加快数字政府建设的建议》(第0073号)收悉。市大数据发展局、市政府办公厅非常赞同和重视您提出的提案。您提出供需不平衡、统筹全局和局部建设、安全和利用的三大矛盾高度、准确概括了当前数字政府建设存在的问题。我们将按照您的建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树立数据治理新理念,处理统筹建设和局部创新的关系,做好数字政府建设工作。
一、全面提升政务服务能力和水平,不断增强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
一是优化提升“渝快办”政务服务平台。按照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和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的要求,持续优化“渝快办”政务服务平台技术架构和功能。2021年推出全新改版升级的“渝快办”3.0版本,形成更全面、便捷、高效的一体化网上政务服务体系。大力推进政务服务“全渝通办”,加强与国家有关平台协同联动,推进与地方平台系统对接,融合100套部门系统、3600余项政务数据资源,实现国家、市、区县、乡镇(街道)、村(社区)五级政务系统贯通。重点推进高频电子证照或证照电子样本在政务服务领域共享互认,减少申请人重复提交材料,市级行政许可事项“最多跑一次”比例达到99%。
二是不断完善政务服务规范指引。按照《重庆市数字经济“十四五”发展规划(2021—2025年)》,持续推动政务信息化共建共用,不断提升数字化政务服务效能和政务服务事项“全网通办率”。根据“渝快办”政务服务平台年度优化提升工作方案,进一步完善平台建设标准规范体系,动态调整全市行政权力、公共服务事项、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等3个清单,建立《重庆市全市统一电子签名规范》《重庆市全市统一电子印章规范》,提升政务服务数字化规范化水平。
三是鼓励利用共享数据赋能政务服务。深化政务区块链应用,构建非税划转业务数据共享通道,重庆市税务部门与水利、人民防空等部门就非税业务数据达成可信共识,实现跨部门、跨层级共享流转全程留痕,减少非税缴费核算时间。在各区县开展数据赋能政务服务试点应用工作,比如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创新一站式“人才码”;两江新区积极探索智能申报、即批即得服务,试行智能“秒批”新模式;巴南区启动打造数字化营商环境,上线“巴巴实”企业服务云平台。
二、规范区县智能中枢建设,推进市区数字政府协同
(一)区县数字政府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是技术导向和项目驱动,缺乏运营和融合。有关区县数字政府建设以项目为驱动,项目以大屏展示系统中心、多个独立子系统组成。装修、系统部署、联调完成即为项目基本建成,辅以少量数据、视频信号接入及日常运维。项目建设周期短,与智慧城市长期运营生长的要求不匹配。各子系统功能独立,相互缺乏融合,仅仅围绕大屏展示服务。
二是市级部门数据未留存,数据以统计和视频为主。因为市级部门采集的数据在区县大多没有留存,有关区县运营中心展示数据多为天气、经济运行、医疗教育场所、农业产值等统计数据。基层治理、应急指挥等系统基本处于未使用状态。
三是与市级建设缺乏错位,大马拉小车普遍存在。有关区县对标市级建设数字政府,在建设规模、功能设置未充分考虑市区两级体量,大马拉小车普遍存在。
四是与市级平台不连通,建设成果无法惠及全市。一是市级平台成果无法快速分发、复制到各区县。二是各区县的建设成果无法上调到市级汇总。
(二)政府建设的市区协同工作计划
一是指导区县优化建设模式。以建设中的数字政府项目为切入点,探索由市级部门平台切分“子平台”、数字重庆公司一体运营的模式,缩小政务服务、共享系统、多云管理系统、GIS系统等共性系统的建设规模,减少重复投资、增强市区一体化程度。二是统一开展区县数据下沉。针对区县广泛需求的市级数据,在2022年数据普查中和“三清单”过程中,统一向市级部门明确下沉权限。三是打造区县特色应用。推动区县按照“三融五跨”建设思路,根据各区县特色,目标导向,打造有特色有侧重点的场景。四是打造智慧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机制。进一步与区县深入对接交流,在改革创新、发展实效、区域差异、长效运营等方面与区县共同探索破局点。
三、开展基层智慧治理平台渝中区试点,推动空间整合与应用
自去年4月份以来,我们联合市委政法委、市委网信办、市民政局等部门开展基层智慧治理研究,并于去年9月在渝中区启动试点。目前,我们在全国率先建成基于GIS、BIM的基层智慧治理平台,构建了“市—楼栋”的7级治理架构。
第一级:市级。会同市规划自然资源局、市住房城乡建委建设全国首个由三部门联动实施的CIM平台。
第二级:区级。搭建了覆盖渝中区21平方公里全域的CIM平台,1:1还原城市全面信息。目前,可以实现对城市道路、地下管网、停车场信息、消防栓等布局和基础信息,还可为城市未来规划、建设、运营及应急指挥调度提供精准的服务。
第三级:街道。通过不同色块,可以直观展示渝中区11个街道的区划及关键性、基础性数据。
第四级:社区。完成了近2平方公里、约220栋楼宇的建模,可以看到该街道8个社区的基本情况。
第五级:网格。可以看到不同网格划分的边界及基本情况。
第六级:物业。由于渝中区是老城区,以老旧单体楼为主,针对圣堡花园进行了物业级的建设。
第七级:楼栋。对半岛铂寓整体楼栋进行了精细化的BIM建模,可以查看到内部机电结构管网,为智慧楼宇管理提供服务。
四、探索平衡数据流通和安全
(一)完善数据安全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数据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制度,明确数据采集、汇聚、存储、共享、开发利用等各环节安全责任主体和具体要求。建立数据安全监测预警制度,对安全监测信息、监督检查信息和通报信息进行分析研判和风险评估,发布安全风险预警。建立数据安全评估制度、安全责任认定机制和重大安全事件及时处置机制,完善数据全生命周期安全保障措施。编制数据安全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处置的组织机构及其职责、安全事件分级、应急响应程序、处置措施等。
(二)强化数据安全防护
开展数据安全技术创新研究和数据安全关键技术攻关,加强安全可靠技术和产品推广应用,增强数据安全预警和溯源能力,持续提升数据隐私保护水平,确保数据安全自主可控。提升城市大数据资源中心安全防护能力,开展数据安全评估、应急演练,确保重要数据基础设施运行安全稳定。建设安全领先、整体合规的密码基础设施和密码服务体系,加强国产浏览器、国产阅读器等软件推广应用,实现密码在网络安全等级保护三级及以上政务信息系统、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等重要网络和系统中全面应用。健全数据安全宣传培训制度,开展数据安全法规标准宣贯、教育培训和技能考核,提升数据安全从业人员数据安全防范意识和防护能力。
(三)加强个人信息保护
贯彻落实个人信息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建立个人信息授权许可制度,完善个人信息统一授权机制,通过单独授权、明示授权等多种方式切实保护个人信息安全。常态化开展互联网平台违法违规收集个人信息治理,严格规范个人信息收集使用行为,强化数据采集、分析、存储、使用等方面的安全防护举措,完善个人信息保护长效工作机制。建立健全个人信息违法违规行为联合执法机制,协调各地区各部门强化个人信息保护管理。推进个人信息保护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强个人信息保护第三方评估、认证工作,形成源头治理、综合治理、系统治理的工作格局。
(四)落实数据安全监管
建立数据安全常态化监管工作机制,建设全市数据安全监管平台,加强数据资源、数据流通、跨境数据流动安全监管。研究建立独立合规评估规则和工具,提供数据流通合规过程证明存证及专家支持服务,加强对城市大数据资源中心、西部数据交易中心、互联网平台等数据流通载体监管。探索监管“沙盒机制”,支持数据流通创新实践在安全可靠和风险可控的环境中先行先试,形成数据流通溯源体系。建立第三方评估机制对数据运营合规及成效进行评估,辅助监管机构有效开展管理。
(五)健全数据流通制度
研究制定数据交易管理办法,建立健全数据权益、交易流通和安全保护等基础性制度规范,明确数据主体、数据控制方、数据使用方权利义务,保护数据主体权益,确保数据流通过程可追溯、使用范围可明确、合法合规可审计、安全风险可防范、法律责任可追诉。探索政务数据运营与西部数据交易中心对接机制,健全数据市场定价机制,以数据应用需求为导向,完善数据市场流通环境,精准对接市场供给。建立数据交易协同监管机制,构建数据流通监管平台,加强数据交易流通全过程安全监管。
此答复已经代小红局长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回执上寄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大数据应用发展管理局
2022年4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