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务公开 渝快办 互动交流 专题专栏
当前的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 > 建议提案

关于市政协五届四次会议第0230号提案办理情况的复函

字体:


重庆市大数据应用发展管理局

关于市政协五届四次会议第0230号提案

办理情况的复函


台盟市委会

贵委提出的《关于重庆市大数据智能化人才发展的建议》(第0230号)已收悉。我局高度重视所提建议办理工作,经会商市教委、市人力社保局,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大数据智能化人才培育基本情况

近年来,为贯彻落实国家大数据战略,市委、市政府坚定不移地实施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着眼实现高质量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高度重视并大力推动人才工作,切实加强包括大数据智能化人才在内的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效。

(一)努力为人才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为加强大数据智能化产业人才队伍建设,根据《重庆市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82020年)》有关精神,整合现有人才支持政策,市人力社保局于20208月出台了《重庆市支持大数据智能化产业人才发展若干政策措施》,从发布人才需求目录、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加强技能人才培养、强化人才平台建设、推动产教协同发展、支持建立就业见习基地、支持引进产业人才、创新人才体制机制、强化用工保障服务等九个方面支持产业人才发展;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深入实施引进海内外英才“鸿雁计划”,加大对大数据智能化等产业人才支持力度;开展“百万英才兴重庆”、“博士渝行周”、“国(境)外优秀青年重庆体验月”等活动,推动大数据智能化领域人才引进合作;鼓励高校大力培养大数据智能化专业型人才,鼓励平台企业引进和培养平台经济应用型、复合型人才;鼓励高校院所与平台企业开展各类产学研合作,加快培养平台经济运营管理型、操作技能型应用人才。

(二)加速大数据智能化类学科专业建设

大数据智能化类核心学科涉及8类一级学科,分别是数学、物理、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以及网络空间安全。目前,我市已设置大数据智能化类核心学科博士硕士授权点51个,博士学位授权点10个、硕士学位授权点32个、硕士专业学位9个。目前,在渝普通高校68所,开设大数据智能化类专业的高校39所,含本科高校15所、高职院校24所。市教委发布了2020年控制增设、鼓励增设和重庆市尚未开设且产业紧缺的专业名单,引导高校紧紧围绕我市经济发展战略和产业升级的需要,科学设置专业,2020年新增大数据智能化相关专业点18个。市教委印发《重庆市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学科建设行动计划》,引导高校积极培育人工智能领域学科,立项建设30个、培育建设10个人工智能+学科群,促进传统优势学科与人工智能的交叉融合,强化学科服务和引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市财政继续加大对大数据智能化类学科的支持力度,8个大数据智能化类市级一流学科按照学科评估排名情况分别予以每年2300万或600万的专项支持,54个大数据智能化类市级重点学科按照每年100万元予以专项支持。

(三)加大大数据智能化类学科研究生培养

近年来,我市通过优化研究生招生指标分配办法,引导高校将研究生招生计划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我市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亟需的领域倾斜。大数据智能化类核心学科的研究生招生规模从2016年的1948人增加到2020年的3573人,增加了83.4%其中博士生招生规模从2016年的115人增加到2020年的194人,增加了68.7%大数据智能化类核心学科的研究生在校生规模从2016年的6127人增加到2020年的8818人,增加了43.9%其中博士生在校生规模从2016年的540人增加到2020年的723人,增加了33.9%

(四)大力推行产学研协同和职业教育发展

鼓励高校与企业共建大数据智能化研究院或产业学院,联合开展产品研发和人才培养,与阿里巴巴、华为等知名企业共建人工智能、大数据等转型发展学院21个;大力推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促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推进产教标准衔接,2020年,印发了《重庆市普通本科高校与高职(专科)院校贯通分段培养智能产业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试点工作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开展高职与本科贯通分段培养,开展大数据智能化产业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试点,22所试点院校拟招生3000人;适应我市软件产业对实用型软件人才的需求,围绕全市软件产业发展重点,在关键基础软件、大型工业软件、行业应用软件、新型平台软件、嵌入式软件等五大领域,市教委、市经济信息委联合支持建设17个重庆市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向教育部推荐重庆邮电大学申报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

(五)积极推进人才评价制度改革

市委组织部、市人力社保局印发《重庆市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实施方案》,将人才细分为10个重点领域、38种类别,并将大数据智能化人才在科技人才中进行单列,单独组织评审委员会,单独开展评审。市大数据发展局印发《重庆市大数据智能化人才分类评价实施方案》,结合我市大数据促智能化战略部署,以及大数据智能化人才需求和职业属性,将大数据智能化人才分为基础研究人才、开发应用人才、工程技术人才和运营管理人才,建立大数据智能化人才评价机制,成立我市工程系列大数据智能化人才职称评审委员会2020年,组织首批职称评审工作,随机抽取15名高评委专家对副高级、中级和初级职称进行评定,评定11名高级、2名中级、1名初级工程师。开展大数据智能化人才工作课题研究,深入调研大数据智能化企业人才发展情况,梳理我市大数据智能化人才发展现状、供给和需求情况,探索大数据智能化人才评价要素及标准体系,研究制定我市大数据智能化人才发展指导意见。

(六)聚焦引育大数据智能化人才

我市实施英才计划”“鸿雁计划等一系列引才政策,对符合条件的大数据智能化领域高层次人才,从安家资助、岗位津贴、人才奖励等方面给予激励支持,引进培养了一批品德优秀、专业能力出类拔萃、综合素质全面的创新创业领军人才,2020年新认定高层次人才410名;深入开展“百万英才兴重庆”活动,特别是成功举办“2020重庆英才大会”,“会、展、赛、论、演”等47场专题活动中大数据智能化相关专场15个,举办大数据智能化引才活动10场,截至2020年,大数据智能化相关领域累计入选相关人才226人,兑现人才奖励资金和引才补助资金3068万元;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规划期内每年组织实施了一批全国高级研修项目和市级研修项目,将数字化、智能化课程纳入专业科目继续教育内容,加快大数据智能化行业专业人才培训培养;不断提升人才服务,市委组织部、市人力社保局等12个部门联合出台《关于印发重庆英才服务管理办法(试行)》,为符合条件的重庆英才发放重庆英才服务卡,提供科技咨询、知识产权、户籍、出入境、职称评审、岗位聘用、人才项目申报、金融支持、税费优惠、企业注册登记等10项基础服务和子女入学、医疗保健、休假疗养、学术交流、住房保障、配偶(子女)就业、交通等7项专属服务,截至2020年,全市发放市级英才服务卡1712张,其中大数据智能化等产业高端人才311张。

(七)大力发展大数据智能化产业

2020年,推动百度公司在渝落地阿波罗(重庆)研发中心,建成西部自动驾驶开放测试基地,西部首条自动驾驶公交线投入运营;推动金山云与重庆高新区合作,建设金山云政务全国总部、金山云重庆智慧产业发展研究院等;推动海康威视在大渡口区落地运维总部、萤石服务机器人、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等项目,并在2020线上智博会期间签署《共同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合作协议》;推动落地腾龙5G公园;腾讯集团西部云计算数据中心二期开工建设,建成后将达到20万台服务器容量,腾讯西南地区首个工业互联网基地启动建设,腾讯光子(重庆)创新研发基地发展顺利;阿里巴巴重庆总部大厦建成投用,重庆蚂蚁消费金融有限公司筹建启动,阿里巴巴(永川)客户体验中心完成首期建设,设立坐席1000多个;浪潮集团在渝落地智慧城市研究院、中新工业互联网标准研究中心、浪潮大数据创新中心项目;京东在渝注册零售、广告、物流、金融、智能技术等17家公司,落地京东云区域总部、京东医药西南总部、京东全国首家超级体验店。

二、下一步措施

大数据智能化发展,人才是第一资源。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行动计划,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重点领域虽引育了一大批人才,但仍存在大数据智能化人才政策不够健全高校大数据智能化学位授权点的空间较小、大数据智能化企业规模还不够等问题,一些困境仍然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

接下来,我市将以建设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和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为契机,聚焦大数据智能化,着眼建设智慧名城,大力引进培育一批大数据智能化产学研人才,助推大数据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继续研究大数据智能化人才发展政策

着眼深入实施大数据发展战略,进一步完善塔尖、塔基人才政策,提高引才政策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强化用人单位主体地位,制定专项大数据智能化人才引进政策;贯彻落实《重庆英才服务管理办法》,完善全过程、专业化、多层次的人才服务体系,实施英才服务电子卡,拓展服务功能,推动人才服务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分层分类为人才提供优质服务;研究制定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大数据智能化产业人才离岗创新创业政策,在保留人事关系、享受基本工资、职称评审、岗位竞聘、考核档次、兼职创业工资总量管理等方面积极开展先行先试。

(二)进一步加强学科人才培养

进一步加大对大数据智能类核心学科的支持力度,在新一轮学位授权审核中,向国家层面推荐拟新增大数据智能类核心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14个,其中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7个,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积极向教育部争取倾斜支持,进一步增加我市研究生尤其是博士研究生的招生计划,进一步优化研究生招生分配办法,积极调整存量计划和新增招生计划向大数据智能类学位授权点倾斜。持续实施人工智能+学科建设专项,支持高校着力建好立项建设的智能制造等30个人工智能+学科群;以学科群建设为依托,按照“全面布局、聚焦重点、强化应用”的原则,争取在研究生培养单位布局一批人工智能产教融合创新平台,构建高校、科研院所、人工智能领域企业协同育人共同体,着力提升人工智能领域研究生培养质量

(三)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

建立设置合理、评价科学、管理规范、运转协调、服务全面的职称制度,将符合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行业发展特点作为重点研究对象。进一步落实放管服改革要求,逐步下放职称评审权限,对符合条件的领域成立专门职称评审委员会。深入实施博士后倍增计划,落实博士后创新发展政策,持续加快博士后科研工作(流动)站、专家工作室建设,更好地发挥人才培育载体作用。

(四)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制定巴渝工匠2025计划,完善学校教育与企业培养紧密联系、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结合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体系,加快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高技能人才队伍。依托大企业、重点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建设一批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和技能大师工作室。定期发布紧缺职业培训目录,按技能紧缺程度实行差异化培训补贴,提高技能人才待遇水平。

(五)促进人才顺畅有序流动

高质量高标准举办重庆英才大会,持续开展百万英才兴重庆引才活动,充分发挥海外引才联络站作用,加强一带一路人才交流合作,推动建设内陆开放人才高地。制定紧缺人才需求目录,建立人才需求清单,进一步完善产才融合发展的政策制度体系。

)努力壮大大数据智能产业规模

顺应新的发展形式和要求,深入研究大数据智能化发展方向和路径,进一步明确新时期的目标和重点任务,通过探索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充分发挥重庆产业特色和示范亮点,促进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强数字经济国际合作,探寻新的增长动能和发展路径,推动全市大数据智能产业尽快迈上万亿级新台阶,为更广范围、更大规模、更高层次聚集各类大数据智能化人才奠定坚实产业基础。

此答复函已呈我局代小红局长审签,衷心感谢你对我局工作的理解和支持。若对以上答复有其他意见、建议,请填写在回执上或者通过电话等渠道反馈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大数据应用发展管理局

202152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