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务公开 渝快办 互动交流 专题专栏
当前的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 > 建议提案

关于市政协五届四次会议第0122号提案办理情况的复函

字体:


重庆市大数据应用发展管理局

关于市政协五届第四次会议第0122

提案办理情况的复函


杨光委员:

您提出的《充分利用数据要素助力我市社会经济发展》(第0122号)收悉。您提出的建议对促进数据要素自主有序流动,提高数据要素配置效率,完善数据要素市场体系,健全数字规则,促进全市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局高度重视,组织有关单位进行了专题研究,现将您的建议答复如下:

一、立规章、强意识,筑牢数据开放共享理念

(一)建立机制,深化共享意识。一是推动出台《重庆市全面推行云长制实施方案》(渝委办〔201966号),建立以市政府主要领导任总云长6位市领导任系统云长72个市级部门和38个区县政府主要负责人任云长的组织体系,成立全市云长制工作协调领导小组,明确重点任务和实施路径。二是抓考核、促实效。依据《重庆市全面推行云长制实施方案》,全面落实管云,管数,管用要求,做好政务数据资源服务督导工作,形成绩效评价、行政问责、经费约束、动态审计、目标考核相联动的管理机制,提升数据治理效率,推动形成长效化的政务数据资源共享开放机制,以考核抓落实,用绩效促实效。

(二)依法治数,构建法规体系。一是出台《重庆市政务数据资源管理暂行办法》(重庆市人民政府令第328号),构建起了政务数据资源采集、汇聚、共享、开放、应用、安全的全链条管理体系,着力提升数据共享开放意识,破除部门间数据壁垒。二是出台《重庆市公共数据开放管理暂行办法》(渝府办发〔2020111号),建立了公共数据开放管理体制机制,有力的促进和规范本市公共数据的开放和利用。三是积极开展法规政策解读宣传和培训工作,先后前往九龙坡区、江北区、渝北区等区县就云长制实施和政务数据资源共享管理等工作沟通指导。会同市委组织部召开大数据智能化创新发展专题培训班,加强对干部的专项培训。

(三)积极推进大数据标准规范体系建设研究出台《重庆市大数据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2020年—2022年》,重庆成为首个以省级政府名义出台大数据标准化工作方案的省区市。组建重庆市大数据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国首批开展政务数据开放共享国家标准贯标试点,制定《重庆市政务数据资源开放系统技术要求》等4个技术规范文件,制定发布大数据地方标准2项,推动研制大数据地方标准6项,储备大数据标准规范40余项。

(四)抓好新闻宣传,着力营造良好发展氛围。一是建立定期报送信息机制。研究制定机关信息报送管理办法,聚焦全市大数据智能化领域重点工作、行业动态等,按期编印大数据应用发展简报38期,向市委办公厅报送52条,向市政府办公厅报92条,其中有两篇被国务院办公厅采用。二是营造大数据发展氛围。加强与新华社、重庆电视台、重庆日报等主流媒体沟通对接,2020年举行新闻发布会4次、媒体采访活动20余次,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媒体刊发70余篇,市内媒体刊发30余篇,点击率超200万次。5次被重庆日报、科技日报、人民网等头版刊登。与重庆日报合作开设冠名我局的“大数据看重庆”专栏,持续开展系列报道。三是总结推广“云长制”改革。组织编写的改革案例入围“2020年重庆市我最喜欢的10项改革”,中央党校《行政改革内容》作为案例深度进行剖析,被人民日报专题报道,国办《昨日要情》专条登载2次。

二、建机制、抓落实,扎实推进政务数据共享共用

(一)全面推行三清单制度。我局依据《重庆市政务数据资源管理暂行办法》(重庆市人民政府令第328号)建立起了需求清单、责任清单、目录清单三清单制度。2020部门责任清单已正式印发至70余个市级部门,涉及政务数据资源已达3919类,政务数据资源目录数量较云长制实施之前增长17.65%三清单制度成效显著。

(二)全力推进数据汇聚。2020年完成法人(337.42万企业7592.59万条)、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53个图层120GB)、电子证照(866400多万条)等3个基础数据库的集中部署;67个市级部门共享数据集中部署部门数据资源池,集中存储2666类,集中存储率达72.7%;完成渝康码(1个部门28724万条数据)、渝快融(34个部门1865237万条数据)、精准扶贫(12个部门211145万条数据)、营商环境(14个部门592751万条数据)等4个主题数据库汇聚。

(三)全力推进数据共享。建立三清单制度,印发重庆市年度政务数据资源责任清单;建立市级部门政务数据资源目录3919类,区县政务数据资源目录13000余类;市级政务数据共享由2018年的2517类增加到2020年的3503类,增长39.17%云长制实施以来,全市数据调用量大幅提升,较实施之前累计增长124%;全市累计数据调用量超96.8亿条,居全国中上水平。深化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大数据协同,重庆四川共享系统跨区域联通、两地目录互挂、生态环保领域首批政务数据资源跨省共享。

(四)全力推进数据开放。出台《重庆市公共数据开放管理暂行办法》,制定《重庆市政务数据资源开放系统技术要求》等4个技术规范文件。市公共数据开放系统上线运行,印发《重庆市公共数据开放目录(2020年版)》,向社会提供48个市级部门、20个主题、853类与生产生活紧密相关公共数据。启动中国智慧城市数据开放创新应用大赛暨中国高校数据驱动大赛。成立西南数据治理联盟,实施国家数据长城西南地区行动计划。

三、建平台、强体系,数据共享强力支撑政务服务

(一)建设数据基础设施。基本建成2+4+N+N的城市大数据资源中心,2即共享系统和开放系统,4即自然人、法人、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电子证照四大基础库,两个N分别指部门资源池和主题数据库。依托城市大数据资源中心,有效支撑多类政务应用,实现政务数据一次生成、多方复用,一库管理、互认共享。

(二)构建全覆盖共享开放体系。在全国各省市率先构建完成向上连接国家,向下连通区县,横向打通市级部门的国家--三级共享体系,全市76个市级部门、38个区县及两江新区、万盛经开区全部接入市级、国家政务数据共享系统,打通了国家部委到区县部门数据双向流通渠道,实现了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无缝级联与互联互通。

(三)强力支撑政务服务。依托城市大数据资源中心,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有效实施,不断推进数据资源共享落地应用、打通各类审批事项中的数据堵点,实现信息全流程共享、数据实时互通,显著提升了我市政务服务水平,对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便利企业和群众办事、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提供有力支撑。

(四)构建数据安全保障体系。研究制定《重庆市数据安全管理暂行办法》《重庆市政务数据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实施方案》《重庆市数据安全应急预案》,加快构建全市数据安全法规体系。编制《数据安全重大风险排查实施方案》,开展全市年度数据安全监督检查。督促市级部门加强行业数据安全监管,编制行业数据安全应急预案并开展演练;指导区县加强数据安全管理。

四、抓研究、建机制,大力培育数据要素市场。

以应用需求为指引,强化数据确权定价、准入监管、公平竞争、跨境流通、风险防范等方面制度建设,营造健康可持续的数据要素流通市场环境。

(一)建立数据确权定价基本框架。对原始数据、脱敏数据、模型数据和人工智能数据的权属界定和流转进行动态管理,形成覆盖数据生成、使用、采集、存储、监测、收益、统计、审计等各方面权力,面向不同时空、不同主体的确权框架。探索建立成本定价和收益定价、一次定价与长期定价相结合的数据资源流通定价机制。

(二)完善以数据为基础、以信用为核心的事中事后监管手段。研究形成针对数据流量造假、隐私泄漏、数据泄漏和滥用等新型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监管治理手段,探索建立政府、平台型企业、数据市场主体和个人多方参与、协同共治的新型监管机制。

(三)研究制定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的实施意见。建立健全数据产权交易和行业自律机制,培育数据要素市场。组建西部数据交易中心,推动建设数据登记、确权、定价、交易、溯源为一体的数据交易平台,探索建立数据流通交易规则、服务与监管机制,推动数据资源跨行业、跨区域流通交易。

(四)探索完善数据跨境流通市场机制。充分运用区块链等新技术探索建立开放透明的跨境数据流动监管体系,积极参与数据跨境流通市场相关国际规则制定。

五、建体系、补短板,加强大数据人才队伍建设

(一)完善学科专业体系,夯实大数据人才基础。严格落实《重庆市大数据行动计划》要求,对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通过新专业申报、新工科专业建设,构建紧密对接创新链、产业链的学科专业体系。围绕新信息技术、软件技术、智能制造技术、数字经济等重点领域,新增一批急需紧缺学科专业。目前,我市有重庆大学、重庆邮电大学等17所本科院校开设了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大数据管理与应用2个专业,在校本科生0.66万人,有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等35所高职(专科)院校开设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在校专科生1.3万余人。

(二)建立人才培养联动机制,多层次培训大数据人才队伍。深入推进重庆市高校人工智能+学科建设行动计划,着力加强大数据、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技术等学科的培育力度。鼓励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联合职业培训机构,采取跨校联合培养等方式开展跨学科大数据综合型人才培养,大力培养具有统计分析、经济管理等多学科知识的跨界复合型人才。支持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职业培训机构合作,对大数据技术研发、市场推广、服务咨询等方面的人才进行岗位培训与职业教育。

(三)完善人才评价机制,激发大数据人才成长动力开展大数据智能化人才课题研究,组建工程系列大数据智能化专业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选定45名拥有正高级职称专家作为大数据智能化专业高评委评委。制定大数据智能化专业高级资格申报条件和人才分类评价实施方案。组织首批职称评审工作,评定11名高级、2名中级、1名初级工程师。



重庆市大数据应用发展管理局

202142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