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类
同意公开
渝大数据复函〔2019〕122号
重庆市大数据应用发展管理局
关于市政协五届二次会议第0877号提案
办理情况的复函
重庆市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
你们提出的《关于加快推进重庆智慧城市建设的建议》(第0877号)收悉。经与市经济信息委、市司法局等协办单位共同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我市智慧城市建设总体推动情况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关于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的战略部署,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重要指示要求,我市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通过强化顶层设计、夯实信息基础设施、加强信息资源整合,全面推动城市发展方式朝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转型升级,取得一定成效。
2018年3月,重庆市委、市政府联合印发《重庆市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8-2020)》(渝委发〔2018〕13号),明确提出以构建数据智能创新生态体系和产业生态体系为战略选择,以推动经济社会智能化发展为主攻方向,加速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全力建设网络强市、数字重庆、智慧重庆,智慧城市建设正式纳入全市发展战略。8月,重庆市委书记陈敏尔在我市部分企业调研时指出,要坚定不移实施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把智能制造作为产业创新的主攻方向,把智慧城市作为应用服务的主要抓手,以智能化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9月,重庆市市长唐良智在重庆市国际经济顾问团会议第十三届年会上提出,重庆要把智慧城市作为智能化应用的主要抓手,聚焦政务服务、城市管理、民生改善等领域,实施一批智能化示范应用工程。10月,重庆市成立大数据应用发展管理局,负责统筹协调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工作。2015年,我市根据国家关于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相关工作要求,出台了《重庆市深入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总体方案(2015-2020)》,明确了我市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工作目标、工作思路、实施路径和重点任务。
二、建议的办理情况
2019年,为全面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城市发展深度融合,引领和驱动城市创新发展,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和现代化水平,市大数据发展局按照市领导指示要求,结合你们在调研过程中发现的我市智慧城市建设存在的相关问题和对策建议,正式启动《重庆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方案(2019-2022年)》(以下简称《建设方案》)的起草编制工作,拟通过该方案的出台,进一步加快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让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更好的服务我市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发展,以大数据智能化引领和带动重庆“两地”“两高”建设。目前,该方案已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拟经市委常委会会议审议通过后印发实施。在《建设方案》起草过程中,我们充分吸收和采纳了你们在提案中所提的各项建议,具体情况如下:
(一)关于“确立‘智慧重庆’为智慧城市建设目标,进一步突出重庆智慧城市建设的战略高度和导向作用”的建议
结合你们的建议,《建设方案》明确提出了我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总体目标,进一步突出了我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战略高度和导向作用。到2022年,我市将力争在民生服务、城市治理、政府管理、产业融合、生态宜居等领域的大数据智能化升级取得重点突破,大数据“聚通用”发展水平大幅跃升,成为全国大数据智能化应用示范城市,城乡融合发展的智慧社会样板,以新型智慧城市创新建设带动重庆实现新一轮跨越式发展,实现智慧生活全民共享、城市治理全网覆盖、政务协同全渝通办、生态宜居全域美丽、产业提质全面融合、基础设施全城连接的总体目标。同时,《建设方案》结合国家部委有关要求及我市现状,具体提出了6大领域共25项主要量化指标。
(二)关于“确立‘大主城+片区’的城市概念,打造建设重庆智慧城市的特色牌和创新牌”的建议
结合你们的建议,《建设方案》起草过程中,充分考虑重庆作为直辖市的实际情况,在智慧城市建设维度上打破原有“城市”概念,在坚持全市“一盘棋”统筹考虑的基础上,明确了各部门、各区县职责分工,并根据智能中枢、支撑体系和业务应用各部分定位和特点,提出了不同模式分类推进建设实施的原则:一是数字重庆云平台“一云承载,全市共用”。全市统筹建设数字重庆云平台,面向市级和区县两级业务应用提供“一云承载”的服务体系。有条件的区县基于数字重庆云平台建设区县云。二是城市大数据资源中心“两级共享,统一开放”。市级和区县建设两级互联互通的政务数据资源共享系统,全市统建政务数据资源开放系统。市级建设全市基础数据库和主题数据库,区县根据需要建设区县特色主题数据库。三是智慧城市综合服务平台“分级建设,协同联动”。市级建设面向全市的智慧城市运行管理平台,有条件的区县可建设面向本区域的子平台,与市级平台实现协同联动。全市统筹建设城市统一APP、网站和热线,有条件的区县可建设与市级协同联动的本级APP、网站和热线。市级统筹建设提供共性技术支撑和业务协同支撑的各类系统和平台,为市级应用和区县应用提供服务;有条件的区县可按需建设相关支撑系统和平台。四是业务应用“系统整合,数据共享”。市级部门负责内部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在部门统一的数据平台上推动政务信息系统的开发和部署,区县政府负责本辖区内的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工作。五是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体系“统筹规划,集约建设”。计算存储设施方面,加强全市政务数据中心、同城双活数据中心和异地灾备数据中心的统筹布局。针对视频数据等非结构性数据存储和计算需求,区县可在应指工程数据中心基础上按需扩建。六是网络安全体系“强化管理,同步推进”。坚持信息化与网络安全同步推进,全市统筹完善网络安全相关管理规章制度,市级部门和区县树立网络安全意识,落实好主体责任。面向智慧城市建设各领域,市级和区县两级协同推进网络安全技术防护、网络安全态势感知和数据资源安全防护等系统平台建设。七是标准评估体系“上下衔接,统筹构建”。全市统筹构建新型智慧城市标准规范基础框架,与国标、行标等充分衔接,逐步推进各领域、各环节重点标准编制。
(三)关于“尽快完善政府立法,从根本上解决智慧城市建设中条块分割、标准梯度实施不足和忽视信息安全等问题”的建议
结合你们的建议,市大数据发展局正按照以下2个维度推动智慧城市建设领域的相关立法工作:一是研究制定《重庆市大数据应用发展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条例》主要按照“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原则,侧重解决大数据应用及大数据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和促进举措问题。《条例》着重对立法目的、适用范围等作出总体规定,并对数据管理、数据应用、数据开发、保障措施、数据安全、法律责任等进行明确。目前,《条例》按照“预备列、审议做”的总体进度,已形成初稿,力争今年底完成市人大常委会一审工作,并在明年正式颁布实施。二是加快制定《重庆市政务数据资源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侧重解决政务数据的汇聚、共享、开放、应用和数据安全问题,并对政务数据目录、政务数据汇聚、政务数据共享、政务数据开放系统、政务数据安全管理、政务数据管理考核评价等方面作出规定。目前,《办法》已完成起草和立法审查工作,即将进入审议程序,有望在今年上半年颁布实施。此外,为加快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我市即将出台《重庆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方案(2019-2022年)》,该方案将进一步明晰我市智慧城市建设的指导思想、建设原则、建设目标,明确智慧城市建设总体架构、数据架构和实施架构,提出主要工作任务。
(四)关于“坚持并体现以人为本理念,构筑智慧重庆的民生工程”的建议
结合你们的建议,《建设方案》明确指出我市智慧城市建设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便民惠民、开放共享、高效协同为原则,围绕医疗、医保、教育、社保就业、扶贫、社区服务等民生领域“痛点”“堵点”“难点”问题,以大数据智能化优化公共服务供给能力,着力构建公平高效的智慧医疗健康服务体系,推进优质智慧教育服务普惠发展,打造覆盖城乡的智慧医保和智慧就业社保服务体系,建立线上线下融合的智慧社区服务与养老体系,高质量推进网络扶贫,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五)关于“合理界定政府和企业的角色分工,推动智慧产业经济的市场化大发展”的建议
结合你们的建议,《建设方案》提出了创新智慧城市建设运营模式的相关举措:一是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原则,建立健全政府、企业等多方参与、市场化运作的投融资运营机制,支持金融机构信贷投放向智慧城市基础平台建设领域倾斜,发挥现有政府投资基金的引领带动作用,利用天使、风险、私募基金等多种渠道,引导社会资本支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推进PPP(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政府购买服务等模式的应用,鼓励社会资本和专业机构探索市场化经营。二是大力发展融合规划咨询、投融资、应用、平台、建设、运营等专业服务商的智慧城市生态圈。三是组建数字重庆大数据应用发展有限公司作为重庆市新型智慧城市综合运营商,加快构建智慧城市运维保障体系。
(六)关于“广泛汇才集智,保证重庆智慧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结合你们的建议,为进一步夯实我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人才基础,我市拟从以下4个方面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和智力支持:一是继续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按照《重庆市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行动计划(2018-2020年)》要求,进一步完善我市引才政策体系,提高引才政策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鼓励智能产业、智慧城市建设等领域的企业吸引更多高端人才来渝发展。在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重庆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等人才培养选拔、各级各类培训研修中对智慧城市建设人才予以支持。搭建高端人才交流合作平台,根据企业实际用人需求,开展“百万英才兴重庆引才活动”,面向全球招揽高端人才。二是建立专家咨询顾问机制。成立重庆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技术、信息、管理、评估等方面的专业服务和保障。三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入推进产教融合,着力推动高校学科专业建设、高校及科研院所科研方向与智能产业、智慧城市建设的发展方向和需求相互衔接,依托在渝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及信息产业重点企业科研工作站,建立智慧城市人才实训基地。加大信息化培训力度,以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为重点,提高在职人员信息技术的应用技能。四是全面优化人才服务。严格执行《重庆市引进高层次人才若干优惠政策规定》《重庆市引进海内外英才“鸿雁计划”实施办法》等政策文件规定,实施人才服务证制度,加强市、区县人才“一站式”服务平台建设,持证人才科享受科技服务、职称评审、岗位聘用、户籍办理、居留签证、配偶就业、子女入学、医疗保健等多项服务。
此复函已经罗清泉局长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回执上寄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大数据应用发展管理局
2019年5月10日
联 系 人:曾晖
联系电话:67769968
邮政编码:40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