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大数据应用发展管理局
关于市五届人大二次会议第0535号
建议办理情况的复函
郭蓉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快区县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应用建设的建议》收悉。针对您提出的建议,我局认真研究后已经纳入今年重点工作,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市区两级数据资源共享体系建设情况
按照国家推进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开放和市委、市政府实施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工作部署,近年来,围绕政务信息资源标准建立、平台建设、系统整合、资源共享、网络优化、开放应用、制度保障等方面,全方位、多层次推进全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开放工作,基本构建起全市市区(县)两级政务信息资源在线共享格局,“不愿共享、不敢共享”的意识正逐渐破除。
(一)建立政务信息资源目录和数据标准。
编制形成全市政务信息资源目录。按照国家《政务信息资源目录编制指南》,编制形成《重庆市政务信息资源目录(2018年版)》,涉及71个部门、3614类资源项、4.95万个信息项,并结合重点领域应用,形成涉税信息、信用体系、社会保障、生态环保等13个主题信息资源目录,为推进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开放提供了依据和规范。
制定全国首个政务信息资源大数据标准。结合全市政务信息资源目录编制工作,充分研究部门信息化建设和数据资源现状,分析900余项行业标准,编制形成我国首个以地理空间数据为基础,整合市级政务信息资源的大数据标准《重庆市政务信息资源分类与编码标准》,成果得到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信息中心、原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高度肯定,并列入2018年重庆市地方标准制定发布计划。
(二)初步建成国家—市—区县共享体系。
率先与国家共享平台实现对接。建成全市统一的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并于2017年9月率先与国家共享平台在线对接,实现地方目录与国家共享平台目录管理系统的信息实时同步,并按要求向国家共享平台上传22个部门的政务信息资源目录。
加快推进区县共享平台建设。按照国家要求和市政府统一部署,遴选两江新区、长寿区等8个区县(开发区)开展区县共享平台建设试点,制定《重庆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建设技术大纲》,明确试点区县共享平台建设的技术架构、运维管理以及与市共享平台对接要求。目前,包含8个试点区县(开发区)在内的22个区县已与市共享平台实现数据共享,10个区县建成共享平台正在对接中,初步构建起国家—市—区县三级共享体系。
(三)形成政务信息资源在线共享格局。
市级部门数据实现在线共享。目前,已有61个市级部门(单位)信息资源接入市共享平台,其中46个部门实现在线接入;归集政务信息资源达3169类,其中实时共享2094类;各部门、各区县累计调用数据超58亿条,日均调用数据超过2900万条,基本实现部门信息系统在线接入市共享平台并进行数据共享的目标。为进一步提高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的质量和数量,按《重庆市市级党政机关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工作实施细则(暂行)》(渝委督〔2018〕3号)要求,将市级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作为2018年市级党政机关目标管理绩效督查考核扣分项目,按季度考核各部门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情况。
深化基础数据库建设。自然人、法人、地理空间已在线接入市共享平台。自然人数据库已整合21个部门、78项事项、共4402万条有效信息;法人数据库已归集全市302.6万户法人基础信息和相关涉企信息,实现法人信息、工商业务与地理空间数据的深度融合;地理空间数据库整合土地、房地产相关数据,有效服务城乡规划与建设、环境保护、应急安全、税收征管、市场主体监管、河长制管理等多个领域;投资项目数据库汇集全市各级政府投资项目和企业投资项目信息共3万余条。
(四)夯实共享开放法律基础。
坚持把大数据立法工作摆在突出位置,确定了“以条例为统揽、规章为骨干、规范性文件为支撑、标准规范为基石”的依法治数思路,梳理国家及各省区市大数据有关政策文件、领导讲话等102份、近2000页,形成立法资料汇编。根据市政府2019年立法工作计划,加快制定《重庆市政务数据资源管理办法》。累计听取160余个部门、40余家企业、110人次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政务参事、法律专家共计260余条建议意见,经多次修改完善形成《重庆市政务数据资源管理办法(送审稿)》,并于2月28日提请市政府审查。《办法》主要聚焦三个突出:突出集约建设,提出统一建设“数字重庆”云平台和城市大数据资源中心,统一提供政务数据资源管理服务,避免系统假整合、数据假共享;突出建立根据数据需求清单形成责任清单的制度,各部门按照责任清单汇聚数据,避免因部门只提供想提供的数据而导致的共享数据数量少、质量差、价值低等问题;突出可在城市大数据资源中心集中存储政务数据,避免原来数据仅能够查询不能够存储而无法实时精准分析等问题,更好实现政务数据资源的共享共治。目前,市司法局正抓紧开展相关审查工作。
二、提升区县数据资源共享能力
(一)构建市区(县)联动工作格局。我局于去年11月5日正式挂牌成立,主要承担智慧城市建设、推进数据资源“聚通用”管理、促进大数据相关产业发展等职能职责。对照市级机构改革,18个区县设立政府直属的大数据发展局、20个区县明确大数据职能部门。我局督促各区县政府明确本地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工作主管部门,指导各区县加快编制本级政务信息资源目录、建设本级共享平台等,形成齐抓共管、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
(二)构建市区两级城市大数据资源中心。建设以“两个系统+四大基础库+N个主题库+N个部门数据池”为框架的城市大数据资源中心。其中,两个系统指政务数据资源共享系统和开放系统;四大基础库是指自然人、法人、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电子证照基础数据库;N个主题库是指融合各部门业务数据和行业应用数据,形成一个跨部门、跨行业、跨领域的数据库;N个数据池是指各区县、各市级政务部门将共享数据按照规范的格式类型、更新要求、访问方式,集中统一存储到“数字重庆”云平台。2019年,我局将健全优化市和区县两级数据资源共享系统,完善升级自然人、法人、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基础数据库,新建电子证照基础数据库,健全“一数一源”的数据更新维护机制,推动融资、社会信用、精准扶贫等重点领域主题数据库建设。2020年,基本建成市级部门及区县数据资源池,建成一批跨部门跨系统跨业务的主题数据库,建成全市数据资源开放系统,初步构建城市大数据资源中心。
(三)开展区县对市级部门信息资源需求摸底。印发《关于编制2019年政务数据资源目录的通知》(渝大数据函〔2019〕46号),要求各区县社会公共信息资源共享开放主管部门认真研究相关业务部门政务数据资源目录,提出本区县对市政府各部门的数据资源需求,并在《重庆市2018年度政务信息资源目录》基础上,结合本单位信息系统建设、数据存储、数据更新等实际情况,提出对目录的新增、修改、删减等需求;市大数据发展局将汇总需求清单及完善后的目录,实现对各区县政务数据资源需求的摸底,形成全市2019年政务数据资源目录,并分解形成各市政府部门的数据责任清单。
(四)研究市级部门数据下沉区县模式。接到建议后,我局杨帆副局长带队前往国家信息中心(国家共享交换平台主管部门)调研中央部委数据下沉至地方政府政策。目前,因为数据安全控制难、责任难以界定,缺乏界定共享责任边界的支撑手段,以及共享交换链条闭环难且薄弱点多,普遍存在数据流转节点安全单点作用,过程不可控环节因素多等原因,中央部委向地方提供数据采取“提前计划、按需提供、总量受控”的模式。经多省市调查研究,该模式实际不能满足地方对部委的需求。为解决该问题,我局建设的城市大数据资源中心,将区县作为和市级部门权限相等的实体,可全量访问城市大数据资源中心数据。
三、升级数据共享开放模式
(一)改变通道式共享为实时共享。
建设部门政务数据资源池,实现数据及时归集。改变过去共享平台“管道式”的共享方式,依托数字重庆云平台规划部署部门政务数据资源池建设所需的存储和计算资源,制定全市统一的部门政务数据资源池建设标准,包括数据筛选标准、清洗标准、建池方式、容量和地址分配规则等,加快推动各部门建设政务数据资源池,实时将各部门共享数据归集存储至数据资源池中。
将数据共享质量纳入2019年市政府绩效考核。2019年市级党政机关目标管理绩效考核扣分项目中,政务信息资源目标归集共享数据未达到95%的,扣0.1分。按照政务数据的可用性、完整性、准确性及数据格式合规性,以及共享的时效性、回复率和合规性综合评价。接入数据不符合要求占比分别超过20%、超过30%的分别扣0.1、0.2分。
(二)加快数据开发应用。
一是构建主题数据库。基于全市基础数据库,面向行政审批、社会治理、城市管理、交通管理、脱贫攻坚、信用信息、生态环境、卫生健康、社会保障、科技创新、招商引资、企业融资等领域,依托政务数据资源共享系统汇聚整合其他业务部门关联数据,逐步建设若干个主题数据库,服务行业应用。二是搭建数据开放系统。编制全市统一的政务数据资源开放目录,充分利用地理空间、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手段,建成集目录发布、数据汇聚、数据发布、便捷检索、统计分析、互动参与、应用展示等功能为一体的重庆市政务数据资源开放系统,与国家政府数据统一开放平台和市级政务数据资源共享系统对接,作为全市政府数据开放服务门户,面向社会提供开放的政务数据资源下载与API接口调用服务,为企业和个人开展政务数据资源的社会化开发利用提供数据支撑,推动数据资源增值服务的发展以及相关数据分析与研究工作的开展。
此答复函已经罗清泉局长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通过填写回执及时反馈市人大常委会人代工委。
重庆市大数据应用发展管理局